[來源: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] 2022-12-13 14:10:04
湖南日報全媒體評論員 張英
逝者之哀、歷史之痛,從不因時光沖刷而消失。1937年12月13日,中華民族的“至暗時刻”,30萬同胞的逝去,成為中國人民心中最大的傷痛。這個日子,如同一個從未愈合的傷疤,時時提醒著中華民族:鮮紅血痕、累累白骨,痛苦與屈辱,皆因貧弱。
牢記歷史,是為了獲得鏡鑒;直面傷痛,是為了更好前行。85年倏忽而逝,曾經流淌著鮮血的土地已經鋪滿鮮花,和平的陽光已照耀大地,但我們仍然要以國族之名向苦難的昨天志哀,向美好的明天立誓。志哀,是為了告誡我族所有同胞,昭昭前事,惕惕后人;立誓,是為了激勵我族所有同胞,猛志常在,勇毅前行。
這些年,一些日本政客頻頻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,美化其侵略行為,淡化其屠殺罪行。然而,歷史豈容篡改,真相不容磨滅!第九個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到來前夕,南京大屠殺親歷者吳雁秋的《難民回憶錄》手稿首度公開,再添史料新證。挖掘歷史、紀念歷史,就是要在生死之間領會蘊含其間的深刻啟示、記住昨天的屈辱、明白今天的責任、展望明天的希望。
從積貧積弱的國家,到成為世界強國,中國取得的不僅僅是經濟上的成就,更有在維護世界和平方面的重大影響力。中國始終以自身發展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,中國發展同世界發展相互交融、相互成就,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力量和智慧,這既體現了我們的責任,也彰顯出我們的擔當。
和平與強大,從來不是對立的。歷史告訴我們,好戰者必亡;現實告訴我們,自強者自立。鑒往知來,我們要做的是行而不輟、砥礪奮進、勵精圖治,讓每一個中國人幸福地生活,以我族之強,撫平歷史之痛。
一審:楊興東 二審:奉清清 三審:王禮生
責編:楊興東
來源:湖南日報·新湖南客戶端

版權作品,未經授權嚴禁轉載。湖湘情懷,黨媒立場,登錄華聲在線官網www.voc.com.cn或“新湖南”客戶端, 領先一步獲取權威資訊。轉載須注明來源、原標題、著作者名,不得變更核心內容。
[編輯:楊興東]
我要問